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患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该病毒传播迅速,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根据核蛋白抗原的不同,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乙、丙3型;其中甲型变异性最大,又分为若干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加之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新的变异,故可反复发作。冬、春季较多,大流行时则无明显季节性。所有人均为易感人群,但以儿童和老年人局多。
1.流行病学:本病的流行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反复。①传染源: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污染食具或玩具的接触,也可起传播作用;③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
2.病原学: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系RNA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或细长形,直径为80~120nm,有一层脂质囊膜,膜上有糖蛋白纤突,是由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所构成,均具有抗原性。血凝素促使病毒吸附到细胞上,故其抗体能中和病毒,免疫学上起主要作用;神经氨酸酶作用点在于细胞释放病毒,故其抗体不能中和病毒,但能限制病毒释放,缩短感染过程。
3.发病机制: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直径一般小于10μm)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基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糖蛋白受体乃与血凝素(含糖蛋白成分)结合,这是一种专一性吸附。病毒穿入细胞时,其包膜丢失在细胞外。在感染早期,流感病毒RNA被转运到细胞核内,在病毒转录酶和细胞RNA多聚酶Ⅱ的参与下,病毒RNA被转录完成后,形成互补RNA及病毒RNA合成的换板。互补RNA迅速与核蛋白体结合,构成信息RNA,在复制酶的参与下复制出病毒RNA,再移行到细胞质中参加装配。核蛋白在细胞襞内合成后,很快转移到细胞核,与病毒RNA结合成核成熟前,各种病毒成份已结合在细胞表面,最后的装配称为芽生,局部的细胞膜向外隆起,包围住结合在细胞膜上的核衣壳,成为新合成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此时神经氨酸酶可水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释放N-乙酰神经氨酸,促使复制病毒由细胞释放散感染到附近细胞,并使大量呼吸道貌岸然纤毛上皮细胞受染,变性、坏死和脱落,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肌肉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
二、临床表现
1.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4天)。
2.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并不严重,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著,少数患者可有鼻衄、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
3.体征:病人呈急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球压痛,咽充血,口腔黏膜可有疱疹,肺部听诊仅有粗糙呼吸,偶闻胸膜摩擦音。症状消失后,仍感软弱无力,精神较差,体力恢复缓慢。
4.并发症:①肺部并发症:可有以下三种类型: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性肺炎。②肺外并发症:Reye’s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横纹肌肌溶。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嗜酸粒细胞消失。合并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2.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法检测抗原: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的涂征标本,用荧光或酶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检出抗原,出结果快、灵敏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3.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定流感病毒RNA:它可直接从患者分泌物中检测病毒RNA,是个直接、快速、敏感的方法。
4.病毒分离:将急性期病人的含漱液接种于鸡胚羊膜囊或尿囊液中,进行病毒分离。
5.血清学检查:应用血凝抵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如有4倍以上增长,则为阳性。应用中和免疫酶试验测定中和滴度,可检测中和抗体,这些都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四、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当时当地或邻近地区有“流感”流行,或患者所在单位1~4天内有大量类似症状的患者出现。
2.临床特点: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3.实验室检查
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中性粒细胞减少。
⑵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用鼻黏膜印片可在上皮细胞内查见包涵体,荧光抗体染色阳性率达90%以上。
⑶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
⑷病毒分离:用早期鼻咽洗液为检材,阳性可确诊。
⑸反转录一套式PCR:可测得RNA阳性。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呼吸道感染: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无明显中毒症状。血清学和免疫荧光等检验可明确诊断。
2.流行性脑脊膜脑炎(流脑):流脑早期症状往往类似流感,但流脑有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早期有剧烈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瘀点、口唇疱疹等均可与流感相鉴别。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3.军团病:本病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表现为重型肺炎,白细胞总数增高,并有肝、肾合并症,但轻型病例类似流感。红霉素、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本病有效,确诊有助于病原学检查。
4.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似,但前者的病情较轻,冷凝集试验和MG链球菌凝集试验可呈阳性。
六、治疗原则
流感患者应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高热与身痛较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但应防止出汗较多所致的虚脱,在儿童中禁用阿司匹林,防止Reye"s综合征的发生。干咳者可用咳必清,棕色合剂或可待因。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应于以输液与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针对病原菌及早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中药如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在发病最初1~2天使用,可减轻症状,但无抗病毒作用。
老年流感患者应在发病的最初1~2天内给于金刚烷胺盐或金刚乙胺,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起治疗作用。金刚烷胺成人剂量为每日100~200mg,分2次服用,儿童为每日4.4~8.8mg/kg,分2次服用,疗程为5~7天,一般无副作用。
七、预防及预后
1.早期发现和迅速诊断流感。及时报告、隔离和治疗患者,凡遇以下情况,应疑有本病流行,及时上报疫情:①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连续三天持续增加,并有直线上升趋势;②连续出现临床典型流感病例;③有发热感冒病人2例以上的家庭连续增多。
2.药物预防。金刚脘胺与金刚乙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乙型流感则无效,因此,在流行早期必须及时确定流行株的型别,对无保护的人群和养老院人员进行药物预防。也可试用中草药预防。
3.药苗预防。流感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接种后在血清和分泌中出现抗血凝素抗体和抗神经氨酸酶抗体或T细胞细胞毒反应,前二者能阻止病毒入侵,后者可降低疾病的严重度和加速复原。
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变异,疫苗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毒种的选择,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根据美国CDC实施免疫专家委员会的推荐,1994~1995年度的三价流感疫苗包括A/德克斯/36/1(H1N1)、A/山东/9/93(H3N2)和B/巴拿马/45/90(乙型)三种毒株为宜。老年人除应用流感疫苗外,还应接种肺炎球菌菌苗,以防止下呼吸道并发症。Mader等曾报导3例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生系统性脉管炎,虽属少见,但大范围接种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