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共他原因的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称上睑下垂(ptosis)。有先天发育畸形者,多为双侧,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主要由于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上起,有时伴有上直肌功能不全或其他先天性异常,如内眦赘皮、小睑裂、小眼球、斜视、眼球震颤等。亦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后天性上睑下垂。该疾病的病因:
1.先天性。为先天发育畸形,多为双侧,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2.后天性
⑴麻痹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多为单眼,常合并有动眼神经支配其它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
⑵交感神经性上睑下垂:为Müller肌的功能障碍或因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如为后者,则同时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颜面潮红及无汗等,称为Horner综合征。
⑶肌源性上睑下垂:多见于重症肌无力症,常伴有全身随意肌容易疲劳的现象。但亦有单纯出现于眼外肌而长期不向其它肌肉发展的病例。这种睑下垂的特点是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时立即加重,早晨轻而下午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3~1.5mg,15~30分钟后,症状暂时缓解。
⑷其它:①外伤损伤了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Müller肌,可引起外伤性上睑下垂。②眼睑本身的疾病,如重症沙眼、睑部肿瘤等,使眼睑重量增加而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③无眼球、小眼球、眼球萎缩及各种原因导致眶脂肪或眶内容物减少,可引起假性上睑下垂。
3.癔病性上睑下垂。为癔病引起,双上睑突然下垂或伴有癔病性瞳孔散大,有时压迫眶上神经可使下垂突然消失。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上睑不能上提,患者常紧缩额肌、皱额、耸肩以助提睑,重者需仰头视物。如为儿童,并且下垂超过瞳孔时,常可造成患眼弱视。
2.并发症:一般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复视、暴露性角膜炎、结膜脱垂、睑内翻等。
三、医技检查
正常人上睑缘覆盖角膜上缘的2mm,睑裂平均宽度约为7.5mm。为了估测提上睑肌的功能,可在抵消了额肌收缩力量的前提下,分别测定眼球极度向上,向下注视时的上睑缘位置。正常人应相差8mm以上。如前后相差不足4mm者,表示提上睑肌功能严重不全。
四、诊断依据
1.单眼或双眼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当自然睁开平视时,单眼或双眼的上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3mm,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
2.患侧眉毛高竖,额部皮肤常有明显的横皱纹。
3.双侧下垂者,常需仰头视物。
4.紧压眉弓抑制额肌,测量提上睑肌力量,上下注视时,眼睑动度4mm以下表示很差,5~7mm为中等,8mm以上为良好。
5.上睑下垂可为单侧或双侧,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
⑴先天性上睑下垂:为遗传病,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多为双侧。常伴有同侧上直肌功能不全或其他先天异常。
⑵后天性上睑下垂,可分为:由于动眼神经或交感神经麻痹所致的麻痹性上睑下垂;由于眼睑本身疾病如外伤、严重的沙眼、眼睑肿瘤等造成的外伤性或机械性上睑下垂;由于无眼球、小眼球、眼球萎缩以及老年人眼睑松弛所致的假性上睑下垂。
⑶癔病性上睑下垂:双上睑突然下垂或伴有癔病性瞳孔散大、弱视等,但无“皱额”、“抬眉”等代偿性动作,有时压迫眶上神经可使下垂突然消失。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要和重症肌无力或交感神经性下垂者鉴别。
六、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主要是防止视力减退和改善外貌,应针对原因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应早期手术矫正。尤其单侧下垂遮挡瞳孔者更应争取早期手术,以防形成弱视。肌源性或麻痹性上睑下垂可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或新斯的明,提高肌肉的活动功能。久治无效时再慎重考虑手术。
2.手术治疗:①增强上睑提肌的力量,如缩短或徙前肌肉。②借助额肌或上直肌的牵引力量,开大睑裂。可根据病情及各肌肉力量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3.治愈标准:伤口愈合,双侧者术后平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不超过3mm;单侧者术眼与健眼眼睑位置基本对称或相差不超过2mm。
七、预防
上睑下垂大多数为先天性,也有遗传性,有时可与内眦赘皮、小睑裂、眼睑狭窄、斜视等同时存在。有些上睑下垂是后天形成的,多为单侧性,系外伤、病后肌肉或动眼神经损伤所致。因此要注意防止眼部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