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肺结核球又称肺结核瘤,它不是一种肿瘤,只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形态。一般为单个、直径2cm以上的由纤维组织包绕干酪样结核病变或阻塞性空洞被干酪物质充填而形成的球形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多位于肺的上叶;表现为球形块状影,轮廓清楚,密度不均可含有钙化灶或透光区,周围可有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常称为“卫星灶”。是相对稳定的病灶,可长期保持静止状态,但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灶可恶化进展。该疾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偶尔查体时发现,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小于40岁,多有结核感染史和接触史。
该疾病的病因:肺结核瘤多数由肺部继发结核病灶演变而成。当结核菌数量少、毒力低,而机体变态反应弱、免疫力强时,结核性炎症形成后很快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肺结核球,一般无传染性,但如复发再感染就具有传染性了。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可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或过去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病程较长。
2.并发症:咯血、自发性气胸、支气管扩张、肺部继发感染、心、肺功能衰竭。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⑴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是结核病的快速辅助诊断手段,但由于特异性不强,敏感性较低,尚需进一步研究。
⑵血常规:可无变化,或有白细胞轻度增高,个别患者甚至有类白血病反应。
⑶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但无特异性。
2.病原学检查:包括直接镜检法、分离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等。
3.组织学病理检查。
4.影像学检查
⑴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肺结核最传统、方便而快速的必备检查。
⑵胸部CT扫描:对X线胸片有补充性诊断价值。
⑶胸部MRI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不如胸部CT,但可作为X线和胸部CT扫描的补充。
5.内镜检查。
6.穿刺活检技术。
7.结核菌素试验。
四、诊断依据
⒈有肺结核病史,有咳嗽,胸痛或无症状。
⒉X线或CT检查:肺内有圆形阴影,常有钙化灶,病变周围多有“卫星”病灶存在。断层摄影见病灶中常有液化区及引流支气管影。
⒊血沉稍快或正常。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周围性肺癌鉴别,特别是类圆形肺癌。
六、治疗原则
1.肺结核瘤和普通肺结核一样,经过正规全程治疗之后,其结果有两种:①结核菌被杀灭,肺内病灶向好的方面转化,干酪坏死脱水、浓缩、钙化,体积逐渐缩小,成为稳定性病灶。②病灶变化不大。结核瘤为凝固的干酪样坏死物,其外周包有一层纤维包膜。其结核瘤内仍存活有结核菌。当结核瘤与瘤内的结核菌在人肺内共存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藏在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当人体免疫力减弱或变态反应增强时,结核瘤内的结核菌可重新活跃、繁殖,致使其包膜破坏。包膜下中性白细胞侵入,病灶范围向周围肺组织扩展,或干酪液化、溶解,穿通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此时可以引起病人大量咯血。结核菌还可以经淋巴或支气管向肺或胸膜播散,引起新病灶。
2.一旦发现结核瘤,因结核瘤内的结核菌可能重新活跃、繁殖,致使其包膜破坏,如果肺部没有其他活动病灶,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实施手术切除的办法。术后应继续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正规抗结核治疗,预防复发。但手术可能造成的身体损伤很大。
3.结核球是结核病在病情发展演变后留下来的,在结核球里面有可能会有残存的结核杆菌,这就是后来复发的原因。复发后需要采用二线抗结核药治疗。以防结核病在剩余肺和全身播散。
4.小的结核球经长期药物治疗可逐渐吸收和纤维化、钙化直至愈合。大于2cm的结核球由于药物很难渗入纤维包膜,坏死组织内血管稀少,抗结核治疗效果很难保证。如并发咯血、痰菌转阳,说明病灶已经活动或破溃,应施行肺切除术。
七、预后与预防
⒈预后:早期诊断,正规治疗多可痊愈。随着多耐药结核的出现以及AIDS等免疫力低下疾病的增多,治疗难度加大。
⒉预防:结核病重在预防,现代社会提供给人们优越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使生活节奏变得过于紧张,部分人的生活失去正常规律,运动减少,糖尿病及免疫系统疾病增多,部分人的免疫力下降,人口流动带来疾病传播机会的增加,等等,都使得结核病有死灰复燃的机会,所以加强对结核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提倡健康生活,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