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颌骨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jaws)是由一般化脓细菌引起,常见于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约2:1。骨髓炎中以化脓性占多数,且下颌骨远较上颌骨多见,约5~10:1。且下颌骨病情也比上颌骨严重。这是由于下颌骨比上颌骨致密;周围肌肉及筋膜较厚,因此脓液不易引流;下颌骨血运比上颌骨差。一旦引起感染易使血管发生栓塞,形成大块死骨。
二、临床表现
1.病史:注意有无创伤史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如疖肿、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无急性全身症状如畏寒、高热、脉速等。
2.查体:注意有无全身中毒症状,患部有无皮肤发红、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三、医技检查
1.局部骨膜下穿刺抽液(脓)检查及X线检查。如抽刺液作细菌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同时进行X线摄片检查。
2.有条件者可行MRI及ECT检查。
四、诊断依据
1.常有牙痛史。
2.发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发热、寒颤,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
3.局部肿痛明显,常涉及半侧面部,并引起耳颞部反射性疼痛。
4.患侧多个牙甚至成排牙松动,龈沟可有溢脓。牙槽突、前庭沟部红肿,上颌者可涉及
腭部。
5.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6.下颌骨骨髓炎可出现下唇麻木。上颌骨骨髓炎时眼眶区周围肿胀,可在内眦部附近穿破、溢脓。
7.一般在发病2周后X线平片才能见到骨质改变。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软组织感染及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1.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降温、止痛等治疗。
2.急性期主张尽早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通常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使用,并根据药敏试验进行调整。
3.用石膏、夹板、皮牵引等行患肢抬高和制动。
4.应用大剂量抗生素48h后高热仍不退者或骨膜下穿刺有脓时应手术治疗,包括骨膜切开、钻孔或开窗。如已形成骨膜下脓肿,则应早期切开引流,髓腔内放置两根硅胶管进行抗生素溶液灌注冲洗。
5.外敷药物用金黄膏或露王膏外敷;也可用太乙膏掺红灵丹外贴。
6.西药用红霉素软膏外涂。
7.内服药则清火解毒利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以防止细菌的扩散。西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白霉素等。